top of page

更好的預備將來

​可執行的階段教育目標

 

恩激優的教育目標是一個可執行的階段式目標,如下圖所示,所以它不只是一個目標,而是有步驟,按著學生的成長,可逐步實現最後素養教育的目標。或問這個階段性目標是怎麼來的?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明白。

首先,如果仔細閱讀OECD關於「2030學習羅盤」素養教育的說明,我們就可發現它也是一個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的目標:

  1. 有健康的身心基礎(基礎目標),

  2. 有在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等方面的成長(成長目標),以及

  3. 獲得最終的轉化素養。

然而考慮今天家庭關係的薄弱和扭曲的升學主義,我們需要有兩方面的補強: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和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根據心理學的「客體關係」、「依附關係」、「學習動機」、「智力發展」等理論,我們將OECD三階段的教育目標擴充成如圖所示的五階段教育目標。

其次,從「更好的教育」中的說明,這五個階段的教育目標正是「恩」「激」「優」的內涵,與我們的辦學理念一致。所以恩激優實驗教育是OECD素養教育的實踐。

Screen Shot 2020-07-20 at 18.55.48.png
AdobeStock_183237842_love_chat_book_2.jp

​依附目標

​嬰幼兒在入學前是否與父母發展出好的依附關係對日後學習有長遠的影響

好的親子關係是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基礎。幼兒在感受被愛和與父母友好互動的氛圍下,就能有好的情緒、語言、和認知發展。他們會信任大人的說話,會注意聆聽,模仿大人,有熱忱的回應,複製大人的思想邏輯。這是幼兒進而小學學習非常重要的基礎。
 
當孩子開始小學生活時,是帶著已經與父母發展6年左右的依附關係來到。如果過去的依附關係不好,就需要即刻修復。許多學校老師和父母忽略這件事,親子互動和學習表現就會變成負面循環。所以在小學的初期階段,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幼兒鞏固好他與大人間的依附關係

​基礎目標

​基礎目標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與人友善,能透過聆聽和說話展開學習

所謂基礎目標是指預備學生有足夠好的心理狀態和對人態度,能與老師和同學有友善互動,有好奇心和觀察力,得以有效進行日後各樣的學習。如果孩子的情緒不穩,對人缺乏信任,沒有安全感,他們就容易被外在刺激有錯誤的認知而情緒糾結,以致無法投入足夠的專注力於學習。
 
除了有先天學習障礙的孩子,根據發展心理學,幼兒入學前如果與父母有足夠好的依附關係,就能順利發展出好的情感和認知,在進入學校後就能順利學習。反過來,如果孩子有情緒不穩、過動、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狀況時,他們就需要有更多關懷和愉快的學習經驗。當他們逐漸在情緒和認知上健康成長起來,有了好的身心基礎,接下來學習就會開始加速。
Happy Twins
Reach the Top

​動力目標

​如果孩子能自發主動的學習,父母就放心了

動力目標是學童在面對各樣學習壓力、網路吸引、交友需要、方向選擇、親子關係緊張時,能否渴望和堅持繼續學習,免於情緒困擾的重要轉折,也是決定最後是否實現素養教育的關鍵。在今天受升學主義影響下的大環境,這個階段的教育目標就益加重要。
從層次來說,人的學習動力有三個階段:
  1. 享受到或體驗到學習本身的快樂而有的動力:也就是從學習本身獲得愉悅、自信、價值感,等心理感受。
  2. 看見學習對自身成長的重要而有的動力:也就是發現學習能幫助到自己做到以前沒辦法做到的事,能完成自我實現,而不只是為了一個學位或證書。
  3. 看見帶給眾人人生幸福的價值而有的動力:也就是心中對成為「益他者」有越來越強的使命感、意義感,和自我心靈的滿足,因此就會更加渴望有能力。

如果人的學習動力層次越高,就能接受越大的挑戰和壓力。這是為什麼恩激優以「相愛與合作」為我們的世界觀和以「轉化素養」為我們的教育目標的原因之一。

​成長目標

​人的健康長成不只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得

成長目標是指人日漸長大,在體格發展成為大人時,也需能在「知識」和「技能」上有足夠多的獲得,有「自主」的上進動力,能「獨立」思辨,也能在生活不再依賴父母,在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上有健康「人格」的養成,有好的「生活態度」和「品格」,在社會上成為一個好公民。
​由於傳統學校教育的目標只是一技之長的獲得,因此看重「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而容易忽略「獨立思考」、「人格」、「態度」、「品格」等方面的健康長大。後者卻是對人一生幸福的關鍵。
Forest Trees
OECD campus.png

​素養目標

最終的教育目標要培養孩子有面對未來各樣挑戰的能力,帶來眾人幸福

根據OECD「2030學習羅盤」的定義,素養目標的內涵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素1 創新價值的能力(creating new value)

面對快速變化和不可知的未來,新知識和新問題的不斷出現,原有職業和商業模式被新興方式快速取代,人因此需要不斷突破自我,有創新思維,能不斷更新習以為常的觀念,才能帶給自己和眾人福祉。

素2 有折衝兩難的能力(reconciling tensions and dilemmas):

因著科技快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世代交替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就是日益增加的衝突和對立。從國與國、族群與族群、不同信仰、不同意識型態、不同年齡層、不同利益團體間、甚至到家族內的人倫關係,都是如此。面對這些緊張衝突,若不善處理就會造成傷害和悲劇。所以具有「折衝兩難」的素養能力對社會和諧和帶來幸福非常重要。

素3 承擔責任的能力:

面對新世代出現更多更難的問題,不是採取逃避、推託、明哲保身、不關我事等心態,而是看見迫切性,看見自己能用過去的成長經驗和所有的專業能力做出貢獻,帶給眾人福祉,進而激發出內心的使命感,視為屬於自己的責任而有勇氣去承擔。

bottom of page